首页>房产 > 正文

环球滚动:【预见2023】仲量联行庞溟:外资“真金白银”加码中国资产,预计二季度房地产销售将较明显回暖

2023-01-18 10:11:09来源:金融界

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经济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可以预见,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2023年。但经济运行仍将面临不少风险挑战,2023年中国经济前景如何?通胀水平会不会对政策形成掣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做到加力提效及精准有力?我国进出口、人民币汇率又会怎样表现?供需两端政策持续发力下,房地产会不会迎来涅槃?

《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邀请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来一一进行解读。

核心观点:


(资料图片)

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逐步恢复到8%左右。

通胀并不构成今年宏观经济的重要主线和调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胀短期内可控,其增长趋势和整体形势预计仍较为温和。

近期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跨境资本流入持续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外资“真金白银”加码买进中国资产,这些都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和政策面质效齐升充满信心。

预计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回暖势头,“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将更为畅通,销售端、融资端、投资端数据将逐步呈现企稳反弹态势。

国际投资者将更加重视中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将继续深化资产组合中物流仓储、长租公寓、生命科学等物业布局。

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

:请您展望一下2023年中国经济?预计2023年经济有哪些核心增长点?

庞溟: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全面的、积极的改善,全年经济增长大概率可以超过百分之五,经济总量将再上新台阶,宏观政策效能与发展质量将稳步提升,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不断完善。

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复苏趋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一步紧缩,全球贸易下滑、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概率在提升。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不变、长期发展的积极因素不变,宏观调控力度、政策效能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工业产出提振、消费企稳、投资发力等诸多方面的动能将得到充分反映,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支持,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可以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主引擎,依然能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支持,依然能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持续的、稳健的、安全的、长期的投资机会和丰富的、多元化的资产类别。

目前的投资项目储备显示,2023年各地区稳投资发力早、力度大、领域新,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等领域项目成为多地重点,预计2023年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伴随着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则不断加码和优化,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房企到位资金等相关指标将逐步改善,房地产行业将重新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正向贡献项。

受到稳需求促消费政策落地生效、居民收入与超额储蓄支持、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企稳等正面因素助力,预计线下消费场景复苏、消费意愿提升、消费信心改善将带来消费需求较为强劲的释放,2023年消费增速有望逐步恢复到8%左右,修复至接近疫情前水平。在针对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的政策支持下,特别是在重点恢复和提升大宗消费的政策带动下,预计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的趋势将得到有效扭转。

七大因素推升今年通胀水平,但不会成为政策主要限制因素

:考虑到当前海外通胀仍将高位运行,容易通过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向我国传导,尚需要高度关注通胀反弹的潜在可能性。您如何看待今年的通胀预期?

展望2023年全年,在需求端带动下,未来我国通胀水平回升的可能性较大,CPI增长中枢相比2022年将有所抬升。这主要出于七个原因:

第一、从全球角度看,高通胀压力仍在不断的蔓延和传导中,我国在一段时间内仍面临来自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能源价格、粮食价格抬升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第二、从行业角度看,我国的局部通胀压力更有可能集中在能源行业及相关采掘业、食品加工及养殖业等产业,中下游行业成本压力有可能加大;

第三、从突发、偶发因素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等因素叠加,有可能给能源、粮食和食品的生产和供给带来扰动;

第四、从货币角度来看,我国货币供给增长较快,广义货币增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高位,货币供应量对物价影响将滞后显现;

第五、从需求角度看,伴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复苏、供求关系基本恢复稳定、内需逐步回暖走强,会带来消费动能快速释放、商品和服务需求价格走高、物价中枢特别是核心CPI中枢整体有望修复抬升;

第六、从工资角度看,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劳动力市场复苏步伐将大大加快,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明显增加,失业率价格将明显改善,并助力工资水平平稳回升。

第七、从长期趋势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中国人口老龄化、低碳转型等中长期挑战也不容忽视。

但是我们认为,通胀并不构成今年宏观经济的重要主线和调控政策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胀短期内可控,其增长趋势和整体形势预计仍较为温和。

由于亚洲国家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是生产国而非消费国,其居民心态相对稳健、谨慎、保守,主要亚洲国家的疫后恢复过程并未明显伴随着高通胀的特征。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偏低,且对未来收入预期也仍偏弱,因此消费修复的弹性大概率也不会很强。

在防疫政策优化后,消费场景、意愿、能力相对生产复苏而言仍较受限,特别是聚集性、流动性、接触式消费的复苏会相对滞后,且地产链条相关消费和需求在地产企稳复苏态势尚未稳固的背景下,难以拉动通胀中枢迅速上行。此外,CPI的涨幅也会受到外部通胀压力减轻、食品价格总体保持温和、翘尾因素相对较低等原因限制。

可以说,2023年全年通胀形势应依然温和、可控,出现持续的、快速的通胀升温的概率并不高。在经济逐步回归到相对正常的供需平衡和合理的潜在增长区间、货币政策仍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和回稳向上势头为主要任务的背景下,不必过度强调未超过政策目标的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压制作用。

预计2023年全年平均CPI为2.5%,考虑到就业、收入、预期和消费需求的修复步伐,上半年CPI有望保持在2%左右,下半年CPI将升至3%左右的水平,个别月份的CPI在基数效应和经济加速复苏的主要拉动下有可能突破5%。预计2023年全球主要能源和金属的价格水平将同比下行10%左右,叠加国内社会有效需求逐步回暖走强,有助于PPI平均涨幅维持在0.5%左右的较低水平。

预计货币政策将与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您认为如何做到加力提效及精准有力?

庞溟:预计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持,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增强经济内生动能,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全社会活力,对冲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恢复节奏和政策接续发力的外在冲击,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兼顾短期和长期并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的关系,兼顾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并处理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通胀升温潜在可能的关系,兼顾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并处理好投资、消费、就业、汇率等宏观政策权衡维度的关系。在延续货币政策稳健基调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更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部署、使用、加力,以便于重点领域更受支持,货币政策、流动性投放、信用传导更为精准、高效、科学,做到精准发力、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状态,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进一步引导政策利率下行,努力带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企业贷款利率、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步下行,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

后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加力提效,在保证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预算内财政有可能保持更大的扩张力度,支出政策优先度将高于收入政策,且将加强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针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诉求,财政赤字率、专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概率、调入资金和国企利润上缴的比例和资金使用效率均有提升空间,通过发挥财政促投资带消费、稳经济调结构的撬动作用,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为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有望支持基础设施投融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结构性发展机会。

此外,预计货币政策将与财政、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重点领域和结构性发展机会的投入,协同并进、接续发力、放大效能,努力稳定市场合理预期和社会总需求,弥补有效需求,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跨境资本流入持续增长,外资“真金白银”加码买进中国资产

:新年伊始,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对全球经济发出警告:今年将有三分之一经济体陷入衰退,形势比去年更艰难。您觉得今年我国出口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应对?

庞溟:展望2023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逐步走向衰退的概率不低,WTO预计全球贸易量将呈现回落趋势,对中国出口的拖累效应可能超过部分产品出口增加、部分出口目的地成长的结构性增长效应,中国出口增速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叠加2022年高基数,假设出口价格稳定,预计2023年中国商品出口额将小幅负增长(-3%左右),商品进口额也将滑落至负增长区间(-1%)。

不过,中国产品对欧洲高能耗行业产品的出口替代、汽车产品加速出海、全球出行恢复带动的相关商品需求、中国与东盟商贸关系加强等因素,有可能给这一预测带来上行风险。

:2022年人民币汇率之所以大幅度震荡,主要受到美元疯狂加息影响。美联储加息周期并未结束,可以预见2023年人民币汇率还将受到中美利差的巨大影响。2023年汇市呈现开门红态势,有评论称“强美元”将走向终结,您觉得2023年人民币将会在什么区间波动?

庞溟: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和国际环境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仍将持续调整、美元指数仍有可能在较高水平波动,诸多因素都会对国际资本和跨境资金流动带来溢出效应。可以说,短期内多空因素仍将交织互现,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仍将维持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宽幅震荡走势。

但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寻底、其他主要经济体步入衰退概率增加、美联储加息节奏逐步放缓、美元指数驱动力减弱,未来美元指数大幅上行的空间有限,美元最为强势的时期已结束,预计美元指数将见顶,提振人民币汇率和市场信心。

近期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跨境资本流入持续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外资“真金白银”加码买进中国资产,这些都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投资者对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和政策面质效齐升充满信心,对优化调整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序实施充满信心,对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市场韧性充满信心,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加速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充满信心,对中国能提供持续的、稳健的、安全的、长期的投资机会充满信心。

在这些积极因素和正面预期的推动下,加之我国稳定汇率的政策工具箱依然较为丰富、政策储备依然较为充足,预计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弹性、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的规则性、透明度将继续提高,全年总体趋势有望保持稳步回升、温和走强并逐步向向中长期均衡价值水平和合理区间趋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达到6.6左右水平。

预计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出现较为明显回暖势头

:房地产政策在供给端、需求端持续发力。您认为2023年房地产会不会复苏,如果复苏预计会在哪个时间点?对居民购房、“保交楼”以及房地产支持政策有哪些建议?

庞溟:随着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序实施,各地房地产支持政策落地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优化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近期密集出台的支持房地产市场和行业的各项需求端与供给端政策将逐步释放效能,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和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将得到更加精准有力的支持,房地产企业资金链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风险将得到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多主体的防范化解。

最近,多部门、多地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多举措、全方位的政策组合拳,着眼于有效降低购房负担和贷款成本、提供政策支持和鼓励诱因、提振信心与修复情绪,提升居民购房需求,促进合理住房需求恢复与有效释放,并取得了一定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实际效果。

本着“稳”字当先、以稳促保、“保”字托底、以保固稳的工作思路,在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群体购房成本持续下降,居民的预期、收入和购房意愿有望稳中有升,叠加房企复工复产节奏加快、施工强度有效提升,市场销售企稳回暖势头有望得到有效巩固,优质房地产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和信用有望改善,让房企实现“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预计2023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回暖势头,“销售-拿地-新开工”链条将更为畅通,销售端、融资端、投资端数据将逐步呈现企稳反弹态势,各项积极因素将有效支持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房地产行业将重新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正向贡献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房地产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这一政策表态既是基于对目前房地产行业形势的判断和考量,更是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就我们的观察,预计2023年国际投资者将更加重视中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将继续深化资产组合中物流仓储、长租公寓、生命科学等物业布局。在交易决策时,产业政策、板块增长潜力、土地开发要求、资管表现等将成为重要考量因素。

标签: 仲量联行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