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资讯】北交所改革效应持续释放 “源头活水”灌溉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2022-11-15 07:58:49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2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满一周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聚集发展,一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正在壮大,一条普惠金融之路正在形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强大的链头企业,链条上也要有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来把手、卡位,链头和链身缺一不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表示,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层层递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有利于更好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精准服务中小企业的制度特色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助力其成长,是北交所的使命。
当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倒逼中国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也在考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渐成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
开市一年来,北交所改革纲举目张,在遵循证券市场一般规律基础上,北交所各项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阶段和成长规律,突出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色。
在上市审核中,北交所以“创新型”三字为标尺选贤举能,再用一次次的“北交所速度”为中小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全面落实注册制要求,北交所建立了协同高效的审核注册机制,发行上市审核预期明、时间短,一年来,公司在北交所挂牌上市从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145天,最短用时仅72天。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适度包容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中关联交易占比高、区域及客户集中、业绩波动等阶段性规律性问题,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留足空间。
在发行融资端,北交所坚持与新三板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采取“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权益融资工具,实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等多元融资方式。构建充分博弈的定价机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平均2.07亿元,单次融资金额从0.4亿元到17亿元不等,支持企业合理按需融资。
“虽然北交所公开发行融资金额绝对值不大,但对于我们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而言却意义重大。在北交所上市能帮助我们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更切实地保障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北交所上市公司大禹生物董事长闫和平对记者说。
持续深化制度改革成“源头活水”
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年来,围绕门槛、估值、流动性等话题,北交所与新三板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
持续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今年9月2日,财政部在北交所首次发行国债,标志着北交所政府债券业务迈入新的阶段。
11月4日,北交所发布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并将于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行情授权与指数基金开发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北证50的问世使得市场首次有了可以衡量和观察北交所整体走势的重要宽基指数,市场机构可以陆续开发跟踪北证50的被动型产品,为市场引入持续增量资金和多样化投资者。
11月11日,北交所发布融资融券业务规则。相关规则的发布,借鉴了沪深交易所市场的成熟模式,有利于丰富投资者交易策略,满足投资者多元交易需求,促进市场价格发现,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据北交所新闻发言人透露,北交所正在持续推进技术准备、权限开通、投资者培育等工作,尽快推进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上线。此外,交易所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进中。
多位受访的市场人士均感受到,北交所帮助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走上资本市场之路效果突出,更多中小企业开始转变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更加积极规划在新三板挂牌和北交所上市。
各方资源也在加速向北交所汇聚。数据显示,开市以来,券商各条线均逐步加码,加大直投、投研等全链条服务,形成一批深耕市场业务的特色中介,逾900家次机构参与北交所上市公司调研。最高法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协同促进,76个省市政府和21家银行先后与北交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一流的交易所要有一流的企业”
“一流的交易所要有一流的企业”,北交所董事长周贵华在2022年服贸会资本市场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论坛上谈到,上市公司质量是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发挥的依托,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一个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态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正在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覆盖工业材料、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消费等多元细分创新领域。超过八成公司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9家,平均研发强度达5.4%,创新特征鲜明。
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发展韧性从企业的经营业绩表现中可窥一二。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2.07亿元、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增长33.25%、19.43%。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1.97亿元,同比增长33.10%,研发强度达4.37%,约为规模以上企业的3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更多北交所“未来之星”正在路上,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有已注册待上市企业16家,提交证监会注册企业13家,上市委审议通过待提交注册企业8家。
同时,北交所在审企业117家、在辅企业297家。它们以中高端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为主,近八成获得国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认定,超三成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作为一个刚满周岁、尚属青涩的交易所,北交所的发展离不开规则设计者的锐意革新,更离不开市场参与主体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的合力呵护。这片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标签: 源头活水